2009年3月4日星期三

那一块蛋糕

昨天和 J 在网上聊天。她向我述说了她中午的经历~~

午餐过后,J 在回公司途中。

看见一个友族的妇女,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在街上乞食。看了这情景,J 于心不忍,很想给那两母子捐钱。同一时间,她脑袋里闪过“乞丐集团”这几个字——在首都已经不是新鲜事。顿时犹豫起来: 该不该给?算了,把心一横,不给。不想助长那些坏份子。

嗯,不如请她吃自己手上的那块蛋糕吧?她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做工赚钱养孩子?是不是故意抱着孩子出来博取同情心?是的话,为什么我要送她?况且,我这蛋糕好贵的。算了。于是,她走开了。

人走开了,心还一直牵挂着刚才那件事。毕竟自己也是有孩子的呀。只是可怜那孩子。她想。不知道他吃得饱吗?她问。

不知道她是不是真乞丐,不捐钱给她。不如给她买点吃的吧,就当作是结个善缘。刚巧经过便利店,她立刻走进去。买了面包和矿泉水,然后回头去给那两母子。宝宝不会吃,但起码妈妈吃了会有母乳给宝宝喝。她想。

解决了,回公司吧。

走着走着,她还是想着那个婴孩。 不知道那个母亲会不会给孩子喝那支矿泉水?那支矿泉水是凉的,不适合给宝宝啊。不如给他买罐奶粉吧?嗯,好像很贵。还是算了。

她步行回公司,可能只需大概十分钟的时间,但她就花了更多的时间,徘徊在回公司的路上——去把自己的蛋糕给她?去给她送瓶鲜奶?还是,真的给她买罐奶粉?她的时间,仿佛就停留在那段距离,脑子和身子像在不停重播同样的画面。

最后,“好不容易”回到了公司。她很自责——为什么自己不捨得把那块蛋糕送给刚才的乞丐?还说自己是拜佛的人,连这样都看不开?好惭愧!为什么?

就是因为那份自责心,她忍不住向我数了自己的不是。

我取笑她说:“那你下次记得把那块蛋糕给乞丐咯。” 她说我幸灾乐祸,她已经很不能释怀了,我还说这样的话。 其实,我只是想舒缓她的郁闷。

我对她说:“不要再自责了,反正到最后,你都有特地给她买了面包和矿泉水啊,你不是没有同情心。再说,我认为你做得很对,不给钱,给她买吃的。”

至于那块蛋糕,我倒觉得情有可原。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:我才不会连一块蛋糕都不捨得。 但是我觉得,每个人对“贵”的定义不同。打个比喻:如果叫一个富豪捐其中一块地或一栋楼做善事,每个人觉得理所当然; 如果叫一个打工的小职员捐他/她半个月的薪水做善事,大家都会说:有没有搞错?! 哪会搞错—— 那不都是他们的“一部份”吗?

不过到最后,我还是对 J 说:如果你真的觉得很惭愧,那么,你就当着自己上了一堂课吧。既然要帮,就不要去想她是不是真的,自己出自真心就好了(我是这么认为)。至于那个“为什么我连一块蛋糕都看不开”的问题,就是你的功课了。去学习放下,去学习给。

讲起来我也好像有过类似经验:在吉隆坡的某一天,冲冲忙忙买了麦记汉堡当午餐。经过一个乞丐也曾经想过请他吃。但最后没有。理由/籍口是没有时间去给自己买另一份午餐了。当时并没有把事情放在心上。也许首都乞丐太多,也许我那时还不这么有善根。现在想起来,原来我也有我的功课。

写这篇稿,主要是这件事引发了我很多思省——给与不给,捨不捨得给。有无发现到,通常那些知足的人,才会想要‘施给’,因为觉得自己幸福,也想别人也得到幸福。如果每个人都拿着“施比受更有福”这句话来做人,那世界是不是会变得美好些。相反地,如果每个人都自私自利,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?

另外,就是想籍此稿,唤醒那些利用别人同情心来赚取盈利的人——不要那么自私自利,你们自己也是有家庭孩子的,你们也不希望将来有一天,自己的至亲被人当摇钱树。不是么?再说,最无辜的,始终是那些孩子。请拿出你们的良知来!

日行一善 ——

与大家共勉之。

3 条评论:

  1.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!对我而言,不管是不是在做善事,能出自于真诚的一片心便行了。

    回复删除
  2. 你好,今次終於來留言了,之前路過十分匆忙~剛擠完奶,休息下就來看你,這篇文章寫出我的心聲,時常,我也會像J那樣~不過,卻沒那份"細心"...

    回复删除
  3. 今天,我刚好也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,我捐钱给一个慈善机构。虽然那只是很少的钱,也不足以挂齿。。。但当我看到他们衷心的感谢时,我也被感动。。。 希望会有更多的善心人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。

    回复删除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

##EasyReadMore##